刘墉与和珅有三次正面交手,从结局来看,“真宰相”三字当之无愧优质

24次浏览 | 2024-07-12 16:05:37 更新
来源 :互联网
最佳经验

简要回答

山东诸城刘氏是清代的名门望族,尤以刘统勋、刘墉父子二人名气最大,人称“父子宰相”。但要较起真来,刘墉一辈子都没有当过军机大臣,按“大学士不兼军机大臣不得为真宰相”的标准,刘墉似乎还算不上是真宰相。

只不过,刘墉其人在民间的威望很高,在老百姓心中就是真宰相。况且,刘墉在乾隆朝的某一阶段,也的确起到了宰相的作用。

刘墉之所以没有达到父亲刘统勋那样的高度,与当时的政治环境是分不开的。刘统勋所处的时期是乾隆前中期,这一时期的吏治可以说是清代最好的,这样的环境自然就能包容刘统勋的清刚正直。

而刘墉所处的是乾隆中晚期,此时的乾隆皇帝已经无法坚守早期的严正,被和珅抓住心理弱点,从而形成谄媚横行,官场和社会风气日益腐化。显然,刘墉如果再像刘统勋那样屡屡抗上,乾隆必定受不了,加上和珅及其同党煽风点火,处境也就十分危险。

这就是刘墉在乾隆晚年屡屡遭遇挫折,被乾隆帝训斥不实心用事始终没有进入军机处的根本原因。以刘墉当时的实力来讲,想要与和珅抗衡,几乎是不可能的。

刘墉与和珅同朝为臣,在很多文学作品中,还经常渲染刘墉智斗和珅。事实证明,这些文学作品的记载大多子虚乌有。总体来看,刘墉以及纪晓岚与和珅的关系还过得去,至少在表面上尚能维持一团和气。

然而,刘墉自始至终都没有依附和珅,甚至还与和珅发生过三次正面对决,其结局也很不错,刘墉每次都能小胜和珅。

第一次是审理国泰案

乾隆四十七年,御史钱沣弹劾山东巡抚国泰贪腐营私,乾隆以左都御史刘墉、军机大臣和珅、御史钱沣为钦差赴山东审理此案。

国泰其人本是和珅一党,说白了,国泰贪污所得的巨额银两有很大一部分孝敬了和珅。因此和珅是铁了心要维护国泰,尽力要帮他度过这次难关。

和珅在动身之前,已经派人通知了国泰,让他把屁股擦干净。刘墉深知和珅与国泰沆瀣一气,便早和珅一步,派人截获了和珅派去给国泰送信之人。而钱沣则微服私访,搜集到了国泰的种种罪证。

可即便铁证如山,由于和珅暗中相助的缘故,审理国泰一案也十分不易。国泰仗着和珅撑腰,不将刘墉、钱沣放在眼里,还大放厥词痛骂钱沣。刘墉大怒说:御史官虽小,但却是代表天子而来,你敢骂天子之使,就是辱骂当今皇上。

刘墉一招毙敌,不仅让咆哮耍横的国泰顿时没了脾气,也给阻挠正常审案的和珅敲响了警钟,使得和珅不再敢包庇国泰。不用想,如果刘墉保持中立,那么铁面御史钱沣就是再厉害,恐怕最后也会被和珅与国泰反噬。

第二次是清理粮弊案

明清两朝,京师的粮食主要是各省通过漕运供应的。但漕运制度到了乾隆时期已是弊端重重,由于官吏贪腐层层克扣,一石粮食运到京城,价格要翻上好几倍。

各省的督抚布按就看准了这个“商机”,每到交粮的时候,就派人在北京直接买粮移交户部仓场,这样就可以省下一大笔费用。

各省大员这样做的目的绝不是为了节省国家财政,省下来的这些钱全部进入了自己的腰包,当然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会孝敬京城权贵。如此一来,督抚藩臬与朝臣结成了一个福祸与共的利益网,和珅就是这个利益网中的核心人物。

按说这样做对于朝廷来说没有什么损失,国库花的钱都是一样的,总数是不变的。然而问题是,各省都到京城买粮,势必就会导致京城的粮价上涨,老百姓的日子就过不下去了。

刘墉看到了这层利害关系,上奏乾隆帝请求彻查。显然,刘墉此举冒天下之大不韪,顿时就成了各省大员的公敌。他们在和珅的一手策划下,广造舆论,向乾隆进谗言,乾隆迫于法不责众,收回了彻查成命。

刘墉不依不饶,几乎是天天上折,乾隆不厌其烦。不久,由于乾隆亲视上书房,发现皇子们旷课,他大发雷霆,下旨革去了刘墉上书房总师傅、协办大学士,将其降为侍郎。

乾隆受和珅蒙蔽不假,但他毕竟不是昏君,自刘墉被降级后,乾隆发现朝堂中已经没有了反对和珅的声音,这显然是他不愿意看到的。半年之后,刘墉被提拔为左都御史、吏部尚书。

刘墉在朝中有很高的威望,如今再度复出,朝廷的大臣们马上就整肃起来,生怕被刘墉抓到短处,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和珅的嚣张气焰。

但刘墉自从有了这次教训以后,处事风格再也没有以前那么犀利了,变得更加谨慎小心。尽管刘墉在清理京师粮弊案没有取得胜利,但他还是顶住了和珅一党的压力,使得和珅将他驱逐出权力核心的美梦化为泡影。

第三次是禅位争大宝

乾隆六十年,乾隆帝禅位给嘉庆帝,说起禅位乾隆内心是一万个不愿意。要不是当年继位时把“在位不超过圣祖”的牛吹出去,这个皇帝指定是要干到死的那一天的。

所以乾隆禅位时,和珅就出了一个鬼主意:只传位不传大宝。大宝是象征皇帝权力的“皇帝之宝”,试想,嘉庆如果继位,连个证明自己身份的大宝都没有,这岂不成了天大的笑话。

这时,满朝文武只有刘墉挺身而出,大声说到:“天下岂有无大宝之天子?”,断然中止了禅位大典。这可不是开玩笑的,刘墉此举无疑是冒着身家性命的风险。

幸好乾隆没有当场发作,他转身离开了太和殿。刘墉紧跟其后找到了乾隆,说:“陛下不能无系恋天位之心,则传禅可已。传禅而不与大宝,则天下闻之,谓陛下何如?”

乾隆知道自己不占理,在刘墉的坚持下,他终于心不甘情不愿地拿出大宝,禅位大典这才得以继续进行,文武百官这才得以向新皇帝朝贺。

对于刘墉的这次“壮举”,嘉庆帝感激万分,从此便把刘墉视为定册元老,以心腹相托。嘉庆四年,和珅遭清算,嘉庆帝首先想到的就是让刘墉主持审理。

或许在嘉庆帝看来,在反对和珅一事上,王杰、董诰等人还是不及刘墉忠诚、可靠,只有他与和珅斗争最坚决、最得力。

刘墉也不负众望,与成亲王和以及其他大臣迅速查明和珅一党,罗列了大罪二十条,嘉庆帝下旨将和珅抄家赐死。

刘墉三次与和珅对决并取得小胜,这在乾隆晚年是十分难得的。遗憾的是乾隆对和珅一味姑息纵容,导致官场坍塌式的腐败。所幸,刘墉个人却在民间和历史上留下了清名,他死后获得的谥号“文清”,应是当之无愧的。

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yimics.com/bzsm/42362.html

发布于 2024-07-12 16:05:37
收藏
分享
海报
24
上一篇:百年历史上的明星产品(十六-上) 下一篇:闲话财富

推荐阅读

0 条评论

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,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~

忘记密码?

图形验证码